3)第180章 以种子做支撑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感兴趣。

  八九十年代的西部拓荒潮,国家开始在疆省实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扩大荒地开发自主权限等一系列特殊政策。

  站在窗前,郭阳踌躇满志。

  余小川笑道:“来参观考察的太多了,今天不是这个市领导,明天就是那个省的,刚好那边的人已经上手了,我就回来避避风头。”

  在国内乳业价格战硝烟四起的情况下,各部门其实不赞同大肆扩张乳业。

  她轻轻的靠近,抿嘴小声说道:“老板,余总和瞿总回来了。”

  河西乳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加了,在本地也有了忠实的拥护着,外地也有了潜在市场。

  苜禾又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种子,成本也不高,妥妥的暴利。

  然后,与当地村夫老农一样,年复一年期盼收获季节。

  “天禾的营利很重要!”

  就这样干!

  他曾试图阻止,但所有的伟力都在把事态往这方面推。

  “但要保密。”

  现在,至少300元起步,再加工清洗筛选一次,精选的种子卖500元每斤。

  “京城德农种业最近有什么动作没?”

  瞿阳说道:“天禾注资德农农资后,各地的农资超市已经恢复正常运转,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各地的供销社,占据了70%的市场。

  在所有的农业生产中,苜蓿是被迫使用最劣质土地的作物,昂贵的地租已经占到了苜蓿生产成本的一半,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我最近天天下乡。”

  余小川脸色垮了下来,瞪了瞪宁小婧,又问道:“谢时杰跑哪去了啊?”

  种子自然得顺势涨价了。

  或许还可以高点?

  妥了!

  融资?

  “但对天禾不是,去年买了天玉1号种子的种植户,玉米长势极其喜人,金黄的玉米粒大棒子长,

  按天禾田间示范技术双向密植后,结出的双株玉米如同一对双胞胎,玉米产量纷纷有望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但似乎收奶也没多大变化,奶农也有生存的办法……

  郭阳盯着他,“留几个,继续盯着。”

  嘉禾应该是一个简单和敏捷的公司,而不该带有那些大公司病。

  嘉禾集团想要永远领先,就还得持续在环境修复领域发力,积累更多自然能量,培育更优秀的种子。

  “戈壁上呢。”

  瞿阳问:“很严重?”

  明年全国的供种量14亿公斤,而需求只有9亿公斤。明年对其它玉米种子公司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把郑单958拉下神坛!”

  短期内,苜禾1号种子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

  郭阳挑了挑眉,佯装不悦的说道,“没弄完,你回来干嘛?”

  原本德农已对其造成了强烈的压力,但德农农资陷入危机的这一年里,供销社也开始效仿德农的模式了。

  一时的阵痛警醒不了世人,只有撕心裂肺的的伤疤才能让人刻骨铭心。

  只是上次汇聚的成千上万的拓荒者是冲着轻飘飘的棉花来的,而这次却是冲着牧草之王来的。

  但他认为,现在就是走出河西走廊,全面进击奶业的最佳时机。

  按现在的机械化程度,节水灌溉技术,积蓄已久的热情等等。

  郭阳点点头,看向余小川,“苜蓿发完货了?”

  郭阳听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也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关注点,“农民的最后两公里路有没有办法解决?”

  宁小婧这时搭嘴说道:“郭总,下午赤峰的考察团也要来苜禾,谢总不在,你看谁去合适?”

  但想来每年2000万斤种子是肯定不够的。

  但一点一点,一年一年研究。

  郭阳笑了笑,故作轻松的说道:“也有可能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昨天写到敏感内容,被屏蔽了,思路有点乱,我先缓缓。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