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内阁增补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江西泰和为官,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朱祁镇却知道,这足够了。

  后世的人会跑关系,这个时代的人更会。

  有这个一点契机,就足够曹鼐经营与泰和杨家的人脉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代表朱祁镇不欣赏曹鼐了。

  甚至他更欣赏了。

  倒不是说杨士奇说曹鼐有治行,而是曹鼐家境贫寒。

  虽然杨士奇的介绍之中,没有一句说曹鼐家境贫寒,但是想想就知道,如果不是曹鼐家庭原因,曹鼐为什么要去以举人身份当官,他如果参加宣德二年的科举,未必不能一举成为进士。

  以进士为起点当官,与以举人为起点当官。

  是两种不一样的生态。

  曹鼐不会不了解的。

  而且朱祁镇这一两年之内,施政的重点乃是直隶。内阁之中有一个直隶人,也是有好处的。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那么马愉如何?”

  杨溥说道:“马愉为人宽厚,学问精深,乃北人第一位状元,为先帝所赏识。清廉自守,又为陛下讲师。足堪大任。”

  朱祁镇听在耳朵之中,却在心中默默回想,宣德二年主考官是谁?朱祁镇立即想起来了,乃是杨溥,同样想起来的就是宣德八年的主考官,乃是杨士奇。

  此刻再看这两个人。

  分明是杨士奇与杨溥的合作,扩大他们在内阁的权威,并将杨荣的政治遗产吞并。

  内阁之中,之前有五个人。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作为核心,张辅乃是武臣,很多事情都回避,而胡濙的履历也局限了他。

  他是建文二年进士,入太宗麾下,寻访建文帝数十年,到了太宗晚年,才到了礼部任职,一担任礼部尚书就是好多年。

  可以说礼部乃是胡濙的自留地。

  但是胡濙的影响力也仅限于此了。

  杨士奇三人,那个不是在永乐年间就有大批人支持,虽然弱小,但是班底齐全。但是胡濙却缺乏根基。

  所以胡濙只能担任礼臣,却不能担任内阁首辅。

  如果再引入马愉,曹鼐两个人。

  三杨联盟,变成了两杨联盟。

  朱祁镇特别留意杨溥,心中暗道:“果然,这位杨师傅也不是吃素的。”

  三杨之中,杨溥似乎最没有存在感。只不过比起杨士奇与杨荣两个人的才能,杨溥稍稍欠缺了一点而已。

  但是依旧是大佬级别,此刻杨荣一去,杨溥就显露出峥嵘来。

  如果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朱祁镇,自然会对这样的情况,心中暗生恼火,觉得是私相授受。

  但是此刻的朱祁镇却早已司空见惯了。

  他此刻所想的是,要不要顺了他们的意。

  固然为了维持朝廷稳定,即便杨荣去世了,以杨士奇主动内阁的情况,不应该有改变的,但是内阁之中,却没有一个主动靠近朱祁镇的人,朱祁镇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更让朱祁镇不舒服的是。

  文臣通过科举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