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七章 甩图板(四更,再求月票)_何日请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个月时间拿出一台新型重镗的设计图纸,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秦仲年没有追究唐子风的腹黑,而是用一种很认真的态度对众人解释道:

  “重镗是咱们临一机的传统产品,但也正因为是传统产品,咱们现在的设计有些过时了。昨天我看了一下韩伟昌带回来的西重那边的需求,他们的要求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结合数控技术,要求增加自动换头、双向进给、深孔镗的镗刀自动补偿等等。这些技术倒也不算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基本都是咱们已经掌握的。但要把这些技术融合到一台重镗里,需要一些时间。”

  “三个月还不够?”唐子风问,“上次设计打包机,那是咱们从来都没造过的设备,不是十天时间就完成了吗?重镗好歹是咱们有基础的,你们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加点东西,我怎么觉得有个三五天就够了?”

  这话有三分是出于无知,另外七分就是小唐的习惯性抬杠了。他当然知道即便是有原始设计,但要增加若干新功能,尤其是由传统的手工机床转为数控机床,设计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绝非三五天够用。不过,在他的脑子里,总觉得花三个月时间做一个设计,未免太过拖沓了,如果是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还是可以接受的。

  关于三个月这个时限,是韩伟昌在西重的时候向郑明元说起的。韩伟昌对于设计的难度是有所了解的,但他跟着唐子风出去做业务的时间多了,也知道了迎合客户的重要性。他深知,如果自己向郑明元说设计一台重镗需要半年或者半个世纪,郑明元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扫地出门,怎么可能还会给他们机会。

  他当时的想法是,先按三个月做出承诺,到时候再想办法拖延个把月,自己这边再加加班,说不定就能把设计做出来了。

  唐子风哪懂这个,他把韩伟昌说的三个月当成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了,以为老韩是故意多说一点时间,以便在进一步的谈判中留有余地。

  而西重方面的郑明元和祝启林也都是懂行的人,知道三个月的时限很紧张,当然不可能再去压缩这个时限,而只是放出了话,要求临一机必须信守这个承诺,否则就别怪西重不给面子了。

  工业上的事情,果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唐子风谈业务的时候智计百出,涉及到专业问题上,就屡屡要闹笑话了。

  秦仲年知道唐子风的这个短板,他倒也没嘲笑唐子风的无知,而是耐心地解释道:“小唐,你不了解。要把一台传统重镗改造成数控重镗,很多地方都要进行修改。有些地方可能只是一些小调整,比如一个零件的尺寸改小几毫米,但这样也得重新画图。

  “上次设计打包机的进度快,是因为打包机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零部件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