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八章 那咱们就赌一把呗_何日请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珺是学校里的教授?看问题的角度与企业里是不同的,她说不够?不一定秦仲年也会觉得不够,两个人完全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果然?听到唐子风的询问?秦仲年沉默了好一会?然后说道:“单纯算设计费,2000万肯定是不够的。但如果小苏和小宁他们能够和咱们签个合同,保证未来的设备采购只选择咱们临机,而且在三年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数量,我们也可以试试。”

  “秦总工希望我们的采购量能够达到多少呢?”苏化问道。

  秦仲年说:“你们刚才不是说你们的无人机年产量能够达到100万台吗?这就是差不多一年100亿的产值了,我估计你们每年的机床采购金额应当在6至8亿左右。你们如果能够保证这样的采购规模,我们现在投入一些资金为你们开发专用机床,也是可以的。”

  机床是有使用寿命的,一般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也就是6至8万小时,如果是24小时不停运转,也就相当于8至10年的样子。如果再考虑到机床的技术更新问题,使用超过五年以上的机床就已经有些落伍了,即便还没到报废的程度,企业也会将其提前报废,购买技术更为先进的机床来进行代替。

  把机床的消耗摊到其所生产的产品中,大致可以计算出一个消耗比例。按秦仲年的估计,大河公司生产无人机的产值中,机床消耗会占到6%至8%,如果大河公司一年有100亿产值,就意味着需要消耗6至8亿元的机床了。

  如果大河公司能够承诺每年向临机集团采购6至8亿元的专用机床,则临机集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发这种机床,也是合算的事情。反之,如果大河公司的采购量不足,则高额的研发费用就无法分摊下去,那么除非大河公司愿意单独支付研发费用,否则临机集团是不会接这桩活的。

  秦仲年讲的道理,苏化也是明白的。事实上,大河公司用于开发无人机的投入,也是要分摊到每一台所销售出去的产品上的。销量越大,研发的资金压力就越小。搞工业的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100万台这个数字,目前还是一个预测。”苏化讷讷地说。

  换成其他场合,苏化是可以吹吹牛的,反正吹牛也不用交税。但这里一屋子人都是行家,他如果还继续吹牛,就未免会贻笑大方了。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也很难办啊。”秦仲年把手一摊,说道。

  宁默和苏化也都有些蔫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开发专用机床的投入,或许用不了三五亿,但肯定也不是区区2000万就够用的。要让他们拿出更多的钱来请临机集团进行开发,他们自己也要掂量掂量,万一未来无人机的销量无法达到预期,或者出现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