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无法复制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利润翻了翻。

  结果那一届的主要负责人转过年就到了一个中原大省做了实权领导,完成完美跨界,这样的珠玉在前,其他人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更何况各个企业的负责人那都是有年限的,做个三、五年的规划,让自己捞到业绩就行了,搞个10年、20年的东西,自己没几年拍拍屁股走了,好处却让后继者坐享其成,自己既不是慈善家又不是活菩萨,凭啥干那么高尚的事儿?

  如此种种叠加起来,别说坚持个8、9年,就是延续个3、5年都很困难,当然也有一些专注事业不问个人得失的猛人,也的确做出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可往往这样的人届满离任之后,留下来的政策除了少数汇集所有人利益的大政方针外,基本都是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结局。

  没办法,新来的领导到是想萧规曹随,问题是真要这么干了上头会觉得你没能力,下头也会认为这个领导有点儿名不副实,所以为了前途,为了服众,新领导也要搞一套自己的新政策,新思路。

  可这样的改来改去,却让企业不少本可以坚持的长远规划再频繁的折腾下无疾而终。

  所以,庄建业说他们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在当下国内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腾飞的模式的确无法复制,不说别的,庄建业担任中国腾飞一把手已经快20年了,如此超长的任职期限就不是其他厂商负责人能比得了。

  再加上庄建业跟上层极强的人脉关系和大开大合的作风,可以让中国腾飞可以在自己预定的道路上不断的尝试。

  其他人即便有能力,敢想庄建业那样不顾其他的说干就干嘛?

  就比如黄峰,刚到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时的确锐意进取,准备将中国腾飞那一套拿过来,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改造成第二个中国腾飞。

  结果呢?

  检举信和匿名举报雪花片似的飞到当时的航空工业部,一些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出身的老领导、老首长那段时间经常以回访、调研的名义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跑,明里暗里的指手画脚,硬是把黄峰搞得半点儿脾气都没有。

  没办法,上面的婆婆太多,而且一个比一个不好惹。

  反观庄建业这边,之前就一个永宏厂,还被庄建业给兼并了,然后对接航空工业部,结果又因为成为航空、航天综合又体脱离了。

  或许有人会嘲讽,中国腾飞这是姥爷不亲,舅舅不爱,哭死了都没老妈给奶水吃,国内航空工业界的弃儿,可怜的很,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此一来,中国腾飞也没有其他航空制造厂那么多的婆婆,那么繁琐的审批流程,更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才可以在中国腾飞这块大画卷上肆意挥洒,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与之相比,包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在内的其他航空制造厂真的是想比都比不了,就别说复制中国腾飞的革命性生产流程了。

  于是包括那位老专家在内的一部分专家组专家,脸色都不太好看,很显然他们这些人还没适应自己背后的航空制造商被中国腾飞远远甩在身后的事实。

  可另一部分人却从中国腾飞这套革命性的生产流程中看到却是机遇,就比如来自海军某部的一位领导,参观到现在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就是听完介绍也是沉吟良久这才试探的问道:“庄总,你们这套技术架构能不能应用到造船行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