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改变游戏规则_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家甚至提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发一套系统,可以令多批次无人机拥有各自独立的运行能力,就如同鸟群一样,可以自由的散开、组合,发现目标后即可告知后方指挥部,也可根据指令独立或集群式攻击。

  且这样的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场地、不同任务、不同环境更换成不同的光电探头、通信系统、杀伤战斗部等,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模块化作战方式,从而令未来的战争更富有进攻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己方的伤亡。

  这还不算,那位美国专家在那次小规模论坛上甚至预研,未来十到十五年内,美国就可以将这种看似科幻的作战模式应用到实战当中。

  当时这位美国专家的演讲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其中便有当时担任俄国驻美国武官处副官的莫德里奇。

  只是当时的莫德里奇不知道的是,现场还有一位匿名的重量级人物,那就是中国腾飞的总工程师,林光华。

  其他人如何反应不知道,反正当时的林光华是被震撼到了,以至于这位从无人机起家的总工程师在听完那位美国专家的演讲后都有些自惭形秽。

  干了十多年的无人机了,型号推出了十多个,居然在理念上跟美国的业内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那种多批次,多任务属性的模块化无人机难吗?

  对其他人或许很难,但对林光华来说只不过有些小麻烦而已。

  要知道中国腾飞过去十年里一直致力于无人机蜂群技术的研究,并且也在探索无人机多任务方式的实际应用。

  就比如说攻击系列无人机,以及防止以色列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中国腾飞都在其基础上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和打击组合。

  与此同时,特在TY系列无人机上应用不同的光电吊舱、雷达吊舱以及通信吊舱以应对不同种类的任务。

  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不就是所谓的模块化无人机了嘛!

  所以对当时以访问学者在美国求学的林光华来说,关键的不是实现的应用技术,而是超前的思想理念。

  好巧不巧的,这位美国专家给了林光华一次头脑风暴和思想上的PUA,让林光华茅塞顿开的同时,也感到一丝紧迫。

  没办法,实在是那位美国专家的两句话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一句是:“这类划时代的装备体系,必将改变未来战争的游戏规则!”

  第二句则是:“美国将在十到十五年内装备这类体系,并应用于实战!”

  时不我待呀!

  当时林光华的脑子里就这五个字,然后就匆忙的结束了访问学者之旅,带着这套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理念回到了国内。

  在与庄建业一番商谈后,随即便在中国腾飞下属的无人机业务板块内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

  然而同样是林光华不知道的是,莫德里奇回国后并没有把这件事向上汇报,原因很简单,因为俄国已经掌握了确切消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并没有在模块化无人机方面下多大力气,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相较于F—35这类复杂的航空项目,简单的无人机项目里的利润太低,让洛马觉得投入大笔资源不值得。

  但做不做是一回事儿,吹不吹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模块化无人机虽然利润低,但逼格高呀,对外一说,洛马很快就要掌握了一种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式装备,洛马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形象立刻就伟岸起来,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对内游说国会山,都能事半功倍。

  既然正主都不操心,莫德里奇这个外人又何必着急,非但如此反而还会嗤笑自己当初聆听演讲时震撼的表情,还是太年轻,不懂老美的套路深。

  结果,就在莫德里奇就快把这段七、八年前的记忆遗忘之际,小满却给他展示了当初那位美国专家设想出来的事物,你说他吃不吃惊,震不震撼?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